药用辅料优胜劣汰山雨欲来
2015-09-08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 方剑春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药品注册审评时一并进行药用辅料的关联审评,简化药品审批程序正变为现实。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正龙表示,目前我国拥有药用辅料批号的品种尚少,实施关联审评能加速药用辅料新品种上市,利好产业发展,但同时市场竞争也会加剧,对辅料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个重大考验。
关联审评利好产业关联审评利好产业发展发
展 “众所周知,辅料质量是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一粒药的成本中辅料占据一定比重。
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我国制药使用的辅料大约有500余种,但有生产批号的不足三分之一,无批号辅料大量被使用。辅料新品种注册审批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以上,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中国药典》2015年版最大的亮点是向药用包材、辅料倾斜,不仅增加了收载品种,而且大幅提升了药典标准。国家药典委员会综合处副处长洪小栩认为,我国制药工业基础已经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目前最大的差距是在制剂工艺方面,在包材和辅料上也有差距,这些方面的差距已严重制约制剂的发展,未来提升原辅料标准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新药研发日趋艰难,新药研究方向逐渐转向新型药物制剂的开发。高效、速效、长效和服用剂量小、毒副作用小成为制剂开发的追求,剂型转向定时、定位、定量给药系统,而使用新型药用辅料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据统计,全球药用辅料市场年增长率达10%以上,而新型药用辅料年增长率在20%以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制药业存在重原料药轻制剂、轻辅料的倾向。以新型辅料的研发推动新剂型发展,加快推动国内辅料行业与国际接轨已迫在眉睫。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就一直致力于改革完善药用原辅材料管理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起草制定的《药用原辅料材料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已两次上网公开征求意见;2012年,原国家局在《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有关规定》中明确提出,除新的药用辅料和安全风险较高的药用辅料以外,其他辅料均实行备案管理,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在申报药品注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药用辅料种类、供应商、质量标准及供应商审计结果等资料。这意味着经过多年的酝酿,我国药用辅料备案管理制度(DMF)将正式确立。
DMF是盛行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种旨在加强药品生产、质量及监管的管理模式。药用原辅材料DMF制度要求生产原料药、中间体、药用辅料、药包材等与药品制剂相关产品的企业,按照规定和程序,将其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关键参数和质控指标等全部技术资料,向药品监管部门主动申请登记备案。药品监管部门为上述产品的申请提供信息存档支持,不进行单独审评审批。这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生产许可制度存在根本区别。
尹正龙认为,药用辅料实施备案制与关联审评,能有效解决当前注册审批效率低下问题,加速新产品上市;拥有备案号的产品首次被制剂使用实施关联审评,能实现辅料在新药研发中的早期介入,更全面地提升新药研发水平;实施关联审评后,制剂企业作为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对辅料的现场审计将常态化,辅料质量和生产条件必须满足制剂需求,有利于推动辅料全行业提升水平。
考验企业核心竞争力考验企业核心竞争力
资料显示,未来新型药用辅料包括:优良的缓释与控释材料、优良的肠溶与胃溶材料、靶向制剂材料、无毒高效药物载体、无毒高效透皮促进剂与适合各种药物剂型的复合材料。
欧美是全球药用辅料研发中心,特别在近10年中,欧美发达国家开发了300多种新型药用辅料。其中,美国每年有上百种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而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呈现多小散乱局面,市场竞争以价格导向为主,国内辅料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市场被外资企业掌控,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那么,实施关联审评后国内辅料行业这一局面会不会有所改变?
对此,尹正龙表示,备案制和关联审评非常有利于辅料新产品上市,有利于引进国外新技术,企业普遍持欢迎态度,也达成了行业共识。但是也有企业担心,备案制是一柄双刃剑,备案制没有了注册门槛,泥沙俱下的情况难免会出现。
据了解,我国药用辅料企业没有强制实施GMP认证,无批号辅料大多为食品、化工生产企业生产。当前,已经取得了《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拥有注册文号的品种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而实施备案制以后,注册品种的优势不再,这成为一些辅料企业的迷茫之处。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内辅料企业对于备案制不确定性的迷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了注册门槛的保护,食品、化工企业会大量涌入,这两个行业在辅料领域起步快于医药行业,会对原有药用辅料企业形成威胁;二是,外资企业的新产品会大量备案,进一步分割中国市场,而国内企业还不具备与外资抗衡的能力。
事实上,早期进入中国的外资辅料企业同样感到了压力。上海一家知名的外资辅料企业相关人士表示,过去中国药用辅料有注册门槛,进口产品注册速度比较慢,如果市场不够大,国外一些辅料产品不愿进入中国。中国实施备案制与关联审评后,国外辅料企业和产品都会蜂拥而至,在中国耕耘多年的外资辅料产品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尹正龙还有对于制剂企业的担心:目前,制剂企业在成本导向的前提下对辅料价格敏感。实施备案制后,制剂企业选择权进一步加大,辅料质量和价格能否科学合理?
上述上海外资辅料企业相关人士则表示,中国制剂企业的诚信和质量意识都将在实施备案制后面临重大考验,中国的药品监管任务同样艰巨,希望中国政府部门谨慎前行。
中国药科大学涂家生教授认为,备案制是我国药品监管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里程碑式事件,在正式实施之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建立备案产品库、备案资料如何确保不外泄等等。
“实施备案制和关联审评将考验辅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包括质量和技术支持。过去,辅料企业通过注册了就可以进行市场推广,制剂企业的眼睛主要盯着辅料价格,辅料送检频率很低。备案制实施以后,质量责任主体全部转移到制剂企业,制剂企业会更关心辅料的质量和售前到售后的全程技术服务能力,这一转变将加速辅料行业优胜劣汰。”尹正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