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山河—吸湿性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技术山河—吸湿性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药物中,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如硫酸巴龙霉素、硫酸新霉素、腺苷钴胺、哌拉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盐酸氟西泮等属于吸湿性很强的药物。至于中药,特别是以中药提取物为原料药的固体制剂,也有较强的吸湿性。固体药物吸湿后,对其粉末的流动性、物理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均带来影响。本文分析药物吸湿后对药物的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1.吸湿对药物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氯化铵、碘化钾等吸湿后可潮解和液化,干浸膏、阿片粉等吸湿后易胶结成硬块,蛋白质、淀粉、氯化钠、PVP等多种粉末吸湿后流动性均降低,甚至潮解和结块。粉末吸湿后可以在粒子间形成5种结合力(机械缠绕、立体效应、静电引力、游离液体、固体桥)。极易吸湿药物形成水合物,微量水分可使其由无水晶型转变为水合晶型。

        粉末吸湿后明显影响压片等操作。相对湿度超过50%时,酒石酸压片困难,而雷尼替丁、枸橼酸则难以压片。胶囊剂(明胶)吸湿变软、膨胀直至溶化。微晶纤维素和无水乳糖等吸湿后外观无变化,但会影响药物制剂的最终质量。

对于药物或制剂粉末,吸湿性研究有如下结果:①随着粉末粒径减小,其吸湿速率增大。3种黄连粉末在25℃的吸湿百分率随时间增大,吸湿速率以纳米粉最大,常规粉最小,微粉居中。②药物粉末化后不仅表面积增大,同时粉末表面晶体缺损以及无定型的形成,导致其吸湿能力提高。当暴露于水蒸气中时,无定型重新吸水成结晶,可以放出多余的水份。③吸湿影响粉末的流动性。干粉末的流动性较高,但吸湿后改变了表面张力,同时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粒子间引力增强而流动性降低,吸湿量继续增加流动性会增加、粘结力降低,但压片时粉末间易形成连接桥,容易粘冲。④粉末的种类不同时吸湿对流动性的影响不同。流动性愈小,粘结力愈大。有的吸湿对流动性影响大(如蔗糖、氯化钠和马铃薯淀粉),有的影响小甚至无影响(如海藻酸、阿拉伯胶和西黄蓍胶)。

2.吸湿性对药物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固体药物吸湿后在表面形成液膜,溶解空气,增大药物同氧的接触概率,水还可以直接参加氧化反应,故吸湿通常能催化氧化反应(如硫酸亚铁晶体在潮湿空气中更容易受氧化),吸湿后易发生水解(如阿司匹林)。氧化和水解使药物含量降低甚至产生有毒物质。阿司匹林与碳酸氢钠配成的散剂,吸湿后易发生中和反应。泡腾散剂吸湿后放出二氧化碳而逐渐失去泡腾作用,其生产场所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25%-40%。

        对氨基水杨酸吸湿后脱羧降解有一段诱导期,环境相对湿度越大或温度越高,则诱导期愈短;诱导期后降解开始以一定速率进行;环境相对湿度越大、温度越高,降解速率愈高,温度一定时其降解速率常数与环境的水蒸气压呈正比。有的药物吸湿量愈大降解愈多,如维生素C。而有的药物的降解量并不与吸湿量呈正相关,如维生素B1,在吸湿量约5.5%时降解最多。

 

3.吸湿对药物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药物吸湿后均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如许多中药材和中药制剂、含糖较多的淀粉和酵母、蛋白类等药物,均可因吸湿而滋生细菌和霉菌,使含量下降,质量变坏。片剂常因含淀粉等易吸湿滋生细菌而变质。如在不同相对湿度下,淀粉酶吸湿后糖化力下降的多少不同,在相对湿度为高、中、低时,20d后糖化力分别为0%,50%和99%。

 

参考文献:[1]陆彬.固体制剂吸湿性研究进展(上)[J].中国药师,2007(05):445-447.

创建时间:2019-11-13